• <p id="mh5c1"></p>

    1. <track id="mh5c1"><ruby id="mh5c1"></ruby></track>

      <table id="mh5c1"></table>

    2. <track id="mh5c1"></track><track id="mh5c1"><ruby id="mh5c1"></ruby></track>
    3. <table id="mh5c1"><noscript id="mh5c1"></noscript></table>
      1. 手機版
        當前位置: 百鳴 > 政府組織 > 地方政府 > 湖南政府

        邵陽市

        網站地址:
        網站名稱:
        邵陽市
        網站熱點:
        智能問答,theme,文件庫,市政府,政務要聞
        登陸狀態:
        正常
        網站品質:
        3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9:22:28
        網站介紹:
        邵陽市人民政府
        網站百科

        概況/邵陽市

        邵陽是一座歷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壘土筑城。

        距今已有 2500 余年了。邵陽,舊名寶慶,位于湘中而偏西南。北障雪峰之險,南屏五嶺之秀,資水橫貫,邵水交匯,盆地珠連,丘陵起伏。自西漢置縣,為郡為州為府,為一方之重鎮。北鄰婁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貴,下接長衡。自古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經濟發達,文化昌明。

        邵陽現為省轄市,轄 8 縣 1 市 3 區(即邵東縣、新邵縣、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新寧縣、綏寧縣、城步縣、武岡市、大祥區、雙清區、北塔區),人口 740 萬,為湖南之最;面積 2.1 萬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其中市區面積為 411 平方公里。邵陽人杰地靈,英才輩出;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山奇水秀,資源豐富;民風純厚,氣候適宜;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完備。邵陽屬國家 “ 西部大開發 ” 、 “ 中部崛起 ” 戰略覆蓋區,也是湖南省實施 “ 中部崛起 ” 戰略的中心區域。

        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即有先民棲息屯居。秦代,今境內分屬長沙郡及黔中郡。西漢初,始置昭陵縣。吳寶鼎元年 (266 年 ) ,分零陵郡北部都尉轄地置昭陵郡,治今城區,為境內建郡之始。西晉太康元年 (280 年 ) ,更昭陵為邵陵,移郡治于資江北岸。唐代設邵州,與邵陽縣在今城區同城而治。

        宋崇寧五年 (1106) ,分邵州西部置武岡軍。

        南宋寶慶元年 (1225 年 ) ,理宗趙晌登極,用年號命名曾領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于此。元代設寶慶、武岡 2 路。明初設寶慶、武岡 2 府,后降武岡為州。

        中華民國 2 年 (1913 年 ) ,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

        民國 11 年直隸于省。

        民國 17 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

        民國 26 年,在邵陽縣城設置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1949 年 10 月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同時建立邵陽市,隸邵陽縣。

        11 月,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行政專員公署。翌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縣級市。

        1955 年 4 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

        1968 年 2 月,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

        1977 年 7 月,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中共邵陽地委、地區革委會代管; 10 月,分邵陽地區東北部置漣源地區。

        1980 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

        1986 年元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邵陽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

        1994 年 3 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置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1995 年,撤區并鄉建鎮,全市共轄 8 縣 1 市 3 區。全市有 199 個鄉鎮, 80 個鄉級鎮, 5819 個行政村。

        全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325 人,較全省平均密度高出 38 人。中、東部人口稠密,西南部山區人口稀疏。邵陽又是湖南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轄市,除漢族外,繁衍生息著苗、瑤、回、侗、土家、壯、仫佬、滿、布依、拉枯、黎、彝、白等 39 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 39. 38 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 5. 94 %。建有 1 個苗族自治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 25 個民族鄉。

        著名景點/邵陽市

        邵陽境內山環水復,風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資源豐富。有被譽為 “ 山水甲桂林 ” 的丹霞地貌崀山風景名勝區;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風光;有全國七十二佛地之一的武岡云山;有原始次生林綏寧黃桑自然保護區。市區有 “ 雙清秋月 ” 、 “ 龍橋鐵犀 ” 、 “ 六嶺春色 ” 、 “ 佘湖雪霽 ” 、 “ 神灘晚渡 ” 、 “ 山寺曉鐘 ” 、 “ 洛陽仙洞 ” 、 “ 白云樵隱 ” 、 “ 岳平云頂 ” 、 “ 桃洞流香 ” 等 “ 寶慶十二景 ” ,多點綴于資江兩岸,環布市區。由雙清公園、水府廟小游園和東塔公園連綴而成的城區風景區,兼有人工之美和自然之秀。市郊附近的溶洞亦為奇觀,構造奇特,兼有地下暗流,風趣萬千。近幾年,來邵陽旅游、考察的中外客商和游人與日俱增。

        邵陽境內辟有新寧崀山、城步南山、武岡云山、新邵白水洞等風景區, 60 多個旅游景點。全國道教 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岡云山歷來香火鼎盛。有兩華聳翠、一瀑飛濤、仙橋橫漢、杏塢藏春等 10 景,野生動植物品種繁多,被辟為國家森林公園。城步南山象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湘西南邊睡,芳草如茵,牛羊成群,既具北國草原的雄渾,又不失江南草山的靈秀,為回歸綠色旅游的*生態環境。新寧崀山系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觀,集奇峰、幽谷、碧水、丹崖于一體,方圓達 100 平方公里,紫霞洞曲徑通幽,駱駝峰高聳入云,牛鼻寨的 “ 天下*巷 ” 鬼斧神工,堪稱 “ 亞洲* ” 的仙人橋渾然天成。登八角寨遠眺,群峰幽谷,丹崖秀水,盡收眼底;泛舟扶夷水上,澄江如練蜿蜒于百里畫廊。全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至此油然感慨: “ 一線天梯驚煞人,幽谷深處凈無塵;新寧別有奇峰在,不讓武陵獨占春。 ”

        邵陽更是一方人文薈革之區。 “ 衣冠王化染,耕鑿古風同 ” 。邵陽開化甚早,民風淳厚,智慧勤勞,尚武崇文,文明綿遠,代有才人。唐代胡曾,工詩味史;車氏一家,才俊滿門;清代魏源,倡師夷制夷之說;民元蔡婿,有護國倒袁之勛。比及民國,志士接踵。御外侮而謀解放,表國平沙場獻身;求真理而競自由,尹如圭血寫春秋。他們都是邵陽人杰,千古風流,民族精英。 新*成立后,人民作主,百廢俱興。*共產黨領導,艱苦創業,改舊貌而換新顏;移風易俗,建文明而樹新風。彩圖重繪,山河一新, 淪桑巨變,欣欣向榮。際此改革開放,更是千帆競發,城鄉經濟飛騰,悠悠古城,百業勃興。

        境內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各類地貌兼有,大體是 “ 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水、路和莊園 ” 。 1990 年,全市土地總面積 3131.4 萬畝,其中耕地 639. 19 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耕地中有水田 430.28 萬畝。除盛產水稻、雜糧外,經濟作物和傳統土特產品種繁多。寶慶苡米、陡嶺煙葉、龍牙百合、武岡銅鵝、雪峰蜜桔、新寧臍橙、邵東黃花、隆回辣椒等久負盛名,蜚聲省內外;茶葉、西瓜、黃豆、花生、生姜、大蒜、蘭麻、蠶桑、甘蔗、藥材等出產頗豐。柑桔、黃花菜、苡米等作物產量為全省之冠;烤煙產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被定為湖南省的山丘經濟開發區。

        邵陽位于南嶺山脈、雪峰山脈與云貴高原余脈三大植物區系交會地帶,是湖南四大林區之一,高等植物有 245 科, 792 屬, 2826 種。其中用材林樹種 210 種,以杉木、馬尾松和闊葉用材林為大宗。經濟林樹種 432 種,楠竹、油茶、油桐、漆樹、板栗、烏柏、白蠟樹、山蒼子樹等成片分布。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 60 種,一級保護的銀杉,二級保護的資源冷杉、銀杏、鐘尊木、連香樹、鵝掌揪、香果樹、水青樹、蓖子三尖杉等,為國內特有的孑遺樹種。城步沙角洞的銀杉群落,新寧、城步的資源冷杉群落,綏寧黃桑的長苞鐵杉群落,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學的活標本。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和繁衍場所,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 397 種,分屬 5 綱, 33 目, 102 科。受國家一、二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云豹、華南虎、水鹿、黃腹雉角、紅腹錦雞、黿、大鯢等 36 種。已建立綏寧黃桑、武岡云山、新寧舜皇山和紫云、萬峰山 4 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一批縣級自然保護區。 1990 年,全市林地面積為 1588.89 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 2843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 42.7 %。其中綏寧縣活立木蓄積量 1050 萬立方米,人均 32. 94 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 67.7 %,均居全省各縣之首,有 “ 神奇的綠洲 ” 之譽。長期以來,境內除盛產木材、楠竹、茶油、桐油、生漆等大宗林產品外,松脂、玉蘭片、白蠟、五倍子、山蒼子油、棕片、竹麻等林副產品行銷省內外。境內不僅有莽莽林海,而且有茫茫草山。草山草場有 114.04 萬畝,連片分布 10 萬畝以上的有城步南山、十萬古田和新寧黃金 3 處, 1^-10 萬畝的有 56 處。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南境是江南有名 的山地草原區,其中八十里大南山,總面積 23 萬畝,已建設成為*南方*現代化山地牧場,是全省的種畜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和奶肉牛商品基地。

        境內礦產資源較為富足,已發現的礦藏有煤、鐵、錳、鎢、銻、金、銀、鉛、鋅、硫鐵、石膏、大理石、輝綠巖、優質石灰巖等 74 種。礦藏地有 644 處,其中大型礦床 23 處,中型礦床 33 處,小型礦床 61 處。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品位高。石膏礦遠景儲量 4.4 億噸,工業儲量 1.229 億噸,儲量、產量均居全省各地州市前列,邵東縣是全國八大石膏礦產地之一。優質石灰巖礦、大理石礦為省內優勢礦種;硫鐵礦、冰洲石礦、優質白云巖礦在省內享有盛名。煤礦工業儲量 1.417 億噸,遠景儲量 1.447 億噸。金屬礦 藏比較集中地分布于隆回、新邵、邵東、新寧等縣。

        境內河川水系發育,水域面積為 111. 9 萬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 168.3 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 157.44 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 2749 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 144. 73 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 68.77 萬千瓦。水能資源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城步、綏寧等山區縣。

        根據國家、湖南省產業發展政策精神,結合本市實際, “ 十一五 ” 期間,邵陽市工業產業重點扶持有比較優勢的機冶、食品、造紙工業;鞏固發展有一定基礎的紡織、化工、建材工業;著力培育現代中藥、電子材料等新興產業。以 60 家重點企業為依托,以 20 種 ( 類 ) 拳頭產品為紐帶,以 100 個重點項目為載體,實現工業快速發展。一是重點扶持有比較優勢的機冶、食品、造紙工業 。 二是鞏固發展有一定基礎的紡織、化工、建材工業。 三是著力培育現代中藥、電子等新興產業。經過 “ 十一五 ” 發展,使我市工業基本形成幾個有特色、有實力的支柱行業。到 2010 年末,以上八大行業規劃投入 185 億元,工業總產值要達到 500 億元左右,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 86% 。重點行業及重點企業的集中度大大提高。全市要著重支持 60 家重點企業,使之在未來 5 年期間登上不同的臺階。到 2010 年,力爭湖南三一汽車、邵東鋁業、亞華南山、湘窯酒業、合力化纖、邵東焦化、豫湘工貿 7 家企業產值達到 10 億元以上,其中 1 ~ 2 個企業達到 20 ~ 30 億元;力爭邵陽紡織機械公司、神風動力、省一紙板、多元印機、隆回湘豐紙業、綏寧聯紙、寶興科肥、傻牛食品、長城水泥公司等 18 家企業產值達到 5 億元 — 10 億元;力爭邵陽液壓、邵陽恒遠資江水電、辰州銻廠、山立水電、通達汽零、華寶食品等 35 戶企業工業產值達到 1—5 億元。對二十種 ( 類 ) 優勢拳頭產品要實行強化性調整,予以重點扶持,即:紡織機械、印刷機械 ( 含折頁機 ) 、液壓件 ( 系統 ) 、攪拌車、中小型水輪發電機組、神風發動機、奶制品、名優曲酒、罐頭食品、紙及紙板、硝酸系列產品、精細化工產品、鄰、對硝基氯苯系列、粘膠纖維、棉紡織品、長城水泥、錳系列產品、鋁壓延制品、丙戊酸系列、甾體激素等。 ( 摘自《邵陽市工業發展 “ 十一五 ” 規劃要點》 )

        近年來,隨著四條高速公路不斷建成投產,以及邵永鐵路的建成營運,邵陽交通條件快速改善,通過鐵路、高速公路和其它交通路網,東銜西接,連南通北,交通十分方便,物流非常順暢,正發展成為湘中腹地新的交通樞紐,并跨入全國第二批交通樞紐城市。境內有洛湛、湘黔、婁邵 3 條鐵路; 320 、 207 國道橫貫全境,省道 217 線已全線改建為高等級公路,東接衡陽;上瑞高速穿境而過,邵陽至湘潭、長沙已實現全程高速,距長株潭經濟圈 1 小時,距省會長沙核心經濟圈 2 小時;邵懷高速公路已與 2007 年底建成通車,邵陽至常德、邵陽至永州、邵陽至衡陽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 2008 年前后陸續通車。 邵衡高速通車后,邵陽至廣州行程僅 6 個小時,成為邵陽經濟注入珠江三角洲新的黃金通道。寶慶科技工業園內骨干道路路網為二縱六橫,邵陽大道為園區中軸線,兩端與上瑞高速公路互通并南抵火車南站;財神路直達火車集裝箱貨運站(僅 0.5 公里)。目前,邵陽市正在爭取張家界經新寧到桂林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經綏寧樂安的立項。同時將在十一五期改造國省道 793.35 公里,實現市到各縣市全部通二級以上公路。 “ 十一五 ” 末,所有縣市區通高速公路或高速公路連接線、市到各縣市二級以上公路相連、農村公路的通行能力顯著提高,建成暢通高效的 “ 三橫六縱一連 ” 主骨架路網,實現各縣市一小時上高速、兩小時到市區的目標。

        地方名人/邵陽市

        蔡鍔(1882-1916)      魏源(1794-1857)       嚴怪愚(1911—1984)      賀綠汀(1903—1998)   

        劉坤一(1830-1902)    廖耀湘(1906-1968)      徐君虎(1906-1996)    袁國平(1906-1941)   

        謝伯俞(1905-1927)    李芬 (1904-1928)        雷瑜(1903-1930)       楊邦杰(1891-1971) 

        匡互生(1891—1933)      楊再興(1104-1140年)    藍玉(?---1393)         魏光燾(?-1915)   

        鄒漢勛(1805—1854) 譚人鳳(1860-1920)     袁吉六(1868-1932)  樊錐(1872-1906)    

        李薰(1913-1983)         呂振羽(1901-1980)            劉筠(1929- )               鐘訓正(1929— )  

        魏榮爵(1916- )         李自健(1954- )                          

        地形礦藏/邵陽市

        邵陽境內系江南丘陵向云貴高原過渡地帶,南嶺山脈綿亙南境,

        雪峰山脈聳峙西、北,衡邵丘陵盆地展布中、東部。整個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順勢向中、東部傾斜,呈東北向敞口的筲箕形。*峰為城步苗族自治縣東部二寶頂,海拔2021米;*處是邵東縣崇山鋪鄉珍龍村測水岸邊,海拔僅125米,地勢比降為10.25%。境內溪河密布,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條,分屬資江、沅江、湘江與西江四大水系。資江干流兩源透巡,支派縱橫,自西南向東北呈“Y”字型流貫全境,流域面積遍及市轄9縣3區。巫水源出城步,橫貫綏寧,西入沅江,為境內西南部的主要水道。全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水雨豐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夏少酷熱,冬少嚴寒。受地貌多樣、高差懸殊影響,氣候既有東、西部的地域差異,又有山地與丘平區的垂直差異,形成一定的小氣候環境和立體氣候效應。境內年平均氣溫16. 1~17. 1C,無霜期272~304天,日照時數 1347.3~1615.3小時,降水量1218.5~1473.5毫米;雨水大多集中在4~6月,易遇夏秋連旱。

        境內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各類地貌兼有,大體是“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水、路和莊園”。1990年,全市土地總面積3131.4萬畝,其中耕地639. 19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耕地中有水田430.28萬畝。除盛產水稻、雜糧外,經濟作物和傳統土特產品種繁多。寶慶苡米、陡嶺煙葉、龍牙百合、武岡銅鵝、雪峰蜜桔、新寧臍橙、邵東黃花、隆回辣椒等久負盛名,蜚聲省內外;茶葉、西瓜、黃豆、花生、生姜、大蒜、蘭麻、蠶桑、甘蔗、藥材等出產頗豐。柑桔、黃花菜、苡米等作物產量為全省之冠;烤煙產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被定為邵陽市的山丘經濟開發區。 

        邵陽位于南嶺山脈、雪峰山脈與云貴高原余脈三大植物區系交會地帶,是湖南四大林區之一,高等植物有245科,792屬,2826種。其中用材林樹種210種,以杉木、馬尾松和闊葉用材林為大宗。經濟林樹種432種,楠竹、油茶、油桐、漆樹、板栗、烏柏、白蠟樹、山蒼子樹等成片分布。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60種,一級保護的銀杉,二級保護的資源冷杉、銀杏、鐘尊木、連香樹、鵝掌揪、香果樹、水青樹、蓖子三尖杉等,為國內特有的孑遺樹種。城步沙角洞的銀杉群落,新寧、城步的資源冷杉群落,綏寧黃桑的長苞鐵杉群落,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學的活標本。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和繁衍場所,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397種,分屬5綱,33目,102科。受國家一、二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云豹、華南虎、水鹿、黃腹雉角、紅腹錦雞、黿、大鯢等36種。已建立綏寧黃桑、武岡云山、新寧舜皇山和紫云、萬峰山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一批縣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全市林地面積為1588.89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8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42.7%。其中綏寧縣活立木蓄積量1050萬立方米,人均32. 9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67.7%,均居全省各縣之首,有“神奇的綠洲”之譽。長期以來,境內除盛產木材、楠竹、茶油、桐油、生漆等大宗林產品外,松脂、玉蘭片、白蠟、五倍子、山蒼子油、棕片、竹麻等林副產品行銷省內外。境內不僅有莽莽林海,而且有茫茫草山。

        草山草場有114.04萬畝,連片分布10萬畝以上的有城步南山、十萬古田和新寧黃金3處,1^-10萬畝的有56處。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南境是江南有名的山地草原區,其中八十里大南山,總面積23萬畝,已建設成為*南方*現代化山地牧場,是全省的種畜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和奶肉牛商品基地。

        境內礦產資源較為富足,已發現的礦藏有煤、鐵、錳、鎢、銻、金、銀、鉛、鋅、硫鐵、石膏、大理石、輝綠巖、優質石灰巖等74種。礦藏地有644處,其中大型礦床23處,中型礦床33處,小型礦床61處。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品位高。石膏礦遠景儲量4.4億噸,工業儲量1.229億噸,儲量、產量均居全省各地州市前列,邵東縣是全國八大石膏礦產地之一。優質石灰巖礦、大理石礦為省內優勢礦種;硫鐵礦、冰洲石礦、優質白云巖礦在省內享有盛名。煤礦工業儲量1.417億噸,遠景儲量1.447億噸。金屬礦藏比較集中地分布于隆回、新邵、邵東、新寧等縣。 

        境內河川水系發育,水域面積為111. 9萬畝,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8.3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157.4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2749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44. 7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68.77萬千瓦。水能資源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城步、綏寧等山區縣!

        自然地理/邵陽市

        邵陽市屬江南丘陵大地形區。地形地勢的基本特點是:地形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平地、平原各類地貌兼有,以丘陵、山地為主,山地和丘陵約占全市面積的三分之二,大體是“七分山地兩分田,一分水、路和莊園”, 東南、西南、西北三面環山,南嶺山脈最西端之越城嶺綿亙南境,雪峰山脈聳峙西、北,中、東部為衡邵丘陵盆地,順勢向中、東部傾斜,呈向東北敞口的筲箕形。邵陽市為江南丘陵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部雪峰山脈、系云貴高原的東緣,東、中部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環繞,中、東部丘陵起伏,平原鑲嵌其中,呈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的盆地地貌。根據地形的差異,大致可分成四大地形區。

        雪峰山地 

        雪峰山是湖南境內形成年代最早、平均高度*、延伸最長的一組山地。

        西南起于綏寧縣境,略成弧形婉蜒向東北伸展,止于益陽縣境,全長300多千米,寬達100千米。在我市境內長達200多千米,縱貫綏寧、城步、新寧、洞口、隆回、新邵等縣。雪峰山地是地殼相對上升地區,經過長期侵蝕剝蝕而形成。山高嶺峻、坡陡谷深,全境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峰巒山脊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自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城步境內的二寶頂海拔2021米,為全市*峰。山地適宜林、牧業發展,是本市重要的用材林和楠竹基地。山區水力資源蘊藏豐富。 

        南嶺山地余脈 

        南嶺山地橫亙于粵、桂、湘、贛四省區之間。在我市境內主要指橫貫新寧、城步和綏寧南部的越城嶺和大南山余脈,由照面山、轎頂山、八步嶺、舜皇山、大南山等700多座峰嶺組成,是我市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境內山峰巍峨屹立、峰巒迭峰、氣候涼濕、植被繁茂,分布有幾百萬畝荒山草場,適宜辟為山地牧場。

        中部沿江平原及丘陵盆地 資水干流由西南向東北斜貫,沿江溪為沖積平原,呈串珠狀分布,海拔都在200—350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熱條件較好,是我市主要產糧區。兩側地勢升高,為面積廣大的丘陵,海撥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和緩,宜于發展經濟林。丘陵低山之間,分布有不少盆地,如隆回盆地、邵陽盆地等,這些盆地也都是重要的產糧區。

        東北低山丘谷 

        主要指新邵東北的龍山至邵東的大云山一帶,海撥都在500米以上,間有山谷及長條形盆地,這是北方冷空氣南侵本市的主要通道。

         邵陽市石灰巖分布較廣,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石灰巖地區長期被水溶解、侵蝕、形成類型多樣的喀斯特地形。地面有峰叢、峰丘、洼地、漏斗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等;鶐r裸露地帶,土壤貧瘠、干旱少雨、植被較差。但有不少溶洞長達幾千米,洞內的石筍、石鐘乳千奇百怪,棚鑰如生,可辟為旅游風景區,著名溶洞有新那的夢云洞、邵陽縣的響水洞、武岡市的法相巖、城步的碧云洞、隆回的巖口洞和市郊十六中對面山上的無底洞等。

        邵陽市*峰為城步苗族自治縣東部二寶頂,海拔2021米。雪峰、南嶺似屏障,聳峙西南。

        武岡市境內有天子山、照面山海拔千米以上大的山系五處,有國家森林公園云山。

        新邵縣主要山脈有天龍山、天形山、板子山、郎概山、龍山,其中龍山主峰岳平頂,海拔1513.5米。

        邵陽市境內水系發達,溪河密布,全市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條。流經

        市境內的河流,主要屬資江水系,遍及全市九縣和市區,流域面積1478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70.8%;沅江水系主要分布在城步、綏寧、洞口、隆回縣,流域面積419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20.1%;湘江水系主要分布在邵東、新邵、新寧、邵陽縣,流域面積1377.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6. 6%;廣西西江水系有20條支流發源于城步苗族自治縣南部山地,市境內流域面積512.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2.5%。 

        資江水系

        資江在邵陽縣霞塘云鄉雙江口(又名羅家廟)以上分兩源:西源為赧水,舊志又稱資水、都梁水,1979年版《辭!中稱赧水,源出城步苗族自治縣資源鄉青界山主峰黃馬界西麓,由西南向東北流經武岡、洞口、隆回縣境,至邵陽縣雙江口與資江南源夫夷水匯合,長188.7公里,流域面積688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為0.96‰。其中河源至武岡縣城關鎮,長49.1公里,山高谷峽,坡陡流急,平均坡降為6.85‰。武岡縣城至洞口縣黃橋鎮河段長53.5公里,平均坡降0.89‰。黃橋鎮至邵陽縣雙江口河段長86. 1公里,平均坡降0.41‰。武岡至雙江口間的河面由50米漸增至150米左右,沿途或水流平緩,或淺灘急流。南源為夫夷水(夫彝水),又稱羅江,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金紫山,于新寧縣窯市鎮六坪村塔子寨進入市境,經崀山、金石、白沙、回龍寺,邵陽縣塘田市、塘渡口,于雙江口與赧水匯合。境內流長155公里,流域面積3150平方公里,境內河段平均坡降為0.46‰。新寧縣城至雙江口河面寬150米左右。赧水和夫夷水在邵陽縣雙江口匯合后始稱資江,‘向北流經九公橋、邵陽市區、新邵縣,于岱水橋鄉筱溪村流出市境。雙江口至筱溪河段長113.7公里,河段平均坡降0.56‰,市境內流域面積4754.6平方公里。市區至新邵縣小廟頭間因匯合邵水,流量大增,河床寬200-300米。小廟頭至筱溪間兩岸高山陡立,水流湍急,河面一般寬100米左右,最窄處僅30米。資江流貫于山地與丘陵之間,干流東、西段狹窄,山脈逼近,受局部地形影響,支流大多短小,流域面積不大。河長在50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6.3%;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支流占90.1%。

        赧水在境內的主要支流有蓼水、平溪、辰水、小江、白竹河。夫夷水的主要支流有新寨河、雙江。資江干流的主要支流有邵水、石馬江、大洋江。

        蓼水發源于綏寧縣七坡山,經武陽、李熙橋、紅巖,洞口縣花園、西中、高沙鎮,于馬鞍鄉雙江口匯入赧水(左岸)。全長97公里,流域面積1141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32‰。

        平溪發源于黔陽縣大灣,于洞口縣江口進入市境,經月溪、洞口縣城關鎮、

         竹市,于石江鎮龍潭鋪從左岸匯入赧水。市境內流長70.4公里,流域面積1470.4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 59編。較大的支流有古樓河、黃泥河、西洋江。古樓河源于洞口、綏寧二縣交接處的白巖頂南麓,經綏寧縣廖家灣、洞口縣古樓,于洲頭上從右岸匯入平溪。黃泥河源于隆回縣白馬山,經洞口縣桐山、山門、水東鄉,于穿石山從左岸匯入平溪。西洋江發源于隆回縣黃花垴,經大水田、蘇河、碧山,洞口縣醪田,隆回縣柳山、橫板橋、南岳廟鄉,于洞口縣樹林鄉雙江村從左岸匯入平溪。

        辰水發源于隆回縣望云山北麓平崗,經鳥樹下、建華、六都寨、桐木橋、荷香橋、曾家坳鄉于銅盆江從左岸匯入赧水。全長88公里,流域面積849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21‰。

        新寨河源于新寧縣黃金鄉風雨殿,經百寶、大圳、新橋、幸福村,于下田村從左岸匯入夫夷水。全長61公里,流域面積684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13.2‰。

        雙江又名一渡水。發源于新寧縣高掛山東麓,經三渡水、一渡水、塘尾頭,邵陽縣楊青、河邊鄉,于岔江口從右岸匯入夫夷水。全長53公里,流域面積408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3.54‰。

        邵水發源于邵東縣雙鳳鄉回龍峰西北麓南沖,經周官橋、兩市塘、牛馬司、云水鋪鄉,于邵陽市區沿江橋從右岸匯入資江。全長11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96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0.79‰。其較大的支流有搓江、西洋江、檀江。搓江發源于邵陽縣郵家坪,經杉木橋,邵東縣黃家壩水庫、仙搓橋鄉,于肖家村從左岸匯入邵水。西洋江發源于新邵縣岳坪峰,經太芝廟、潭府、陳家坊鄉,邵東縣范家山鎮,于牛馬司從右岸匯入邵水。檀江源出東安縣尖木嶺南麓,于邵陽縣五峰鋪鎮界牌橋進入市境,經五峰鋪、中和、下花橋、谷州鄉,市郊檀江鄉,于雙江口從左岸匯入邵水。

        石馬江發源于隆回縣首望亭,經高坪、新邵縣五星、言栗鄉,于大禹廟從左岸匯入資江。全長76公里,流域面積840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04‰。

        沅江水系

        沅江干流不經過市境,域內只有巫水和公溪河2條一級支流。

        巫水發源于湘桂接界的北石坳,流經城步苗族自治縣清源、蘭蓉、白云洞、儒林鎮、羊石,綏寧縣關峽、長鋪、竹舟江,于河口鄉出境。境內河段長167公里,流域面積3206.9平方公里。河床狹窄,水流湍急,河段平均坡降1.96‰。巫水在境內有流長5公里以上的支流94條,其中5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巖背水、哨溪、蒔竹水(又名界溪河)。巖背水發源于城步大坳上,經大古、芳坪、蔣坊鄉,綏寧縣關峽鄉,于匡頭口從右岸匯入巫水。哨溪發源于綏寧縣尖山,經黃泥井、白巖、哨溪口村,于江口從右岸匯入巫水。

         蒔竹水發源于綏寧縣烏雞山南面,經上堡、蘭家坪、石門、黨坪村,于界溪口從左岸匯入巫水。

        公溪河發源于綏寧縣張家沖,經水口、洞口縣那溪,于芋子塘出境。境內流長35.5公里,流域面積364.8平方公里。有各級支流9條。

        流經市境的還有渠水的13條支流,淑水的8條支流。

        湘江水系

        在邵東、新邵以及新寧、邵陽縣,有部分地區屬湘江水系。其中邵東縣境內湘江水系流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53.6%,占湘江水系在市境內流域面積的69.2%。

        湘江水系在境內有支流42條。其中一級支流有蒸水、漣水、紫溪河。

        蒸水發源于邵東縣石株橋鄉鄭家沖,經佘田橋鄉,于水東江出境。境內流長66公里,境內流域面積564. 62平方公里。有5公里以上各級支流17條。

        漣水發源于新邵縣觀音山西南麓,經竹青流出市境。境內流長9公里,流域面積528平方公里。有各級支流16條,其中二級支流有楊梓河、測水。楊梓河源于新邵縣潘家嶺,經孫家橋進入白馬水庫后出境。測水發源于邵東縣古塘沖,經砂石、雙江,于雙河出境。

        紫溪河發源于新寧縣獅子山西南,經羊和坪,于江山流出市境。境內流長7. 2公里,流域面積162. 7平方公里。有5公里以上的支流3條。

        此外,發源于邵陽縣九塘坳的祁水,境內流長僅2.5公里,但有5公里以上的支流2條,流域面積70.6平方公里。蘆洪江在市境內流域面積50.5平方公里。其二級支流—田心河,在境內流長5公里。

        西江水系

        珠江流域西江的一級支流—潯江,發源于城步苗族自治縣南部山地,市境內流域面積515.7平方公里。有大坪水、高橋河、芙蓉河、平等河4條二級支流,12條三級支流和4條四級支流。

        邵陽市地處亞熱帶,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盛吹偏南風,高溫多雨,冬季盛吹偏北風,低溫少雨;四季分明,光熱充足,雨水充沛,且雨熱同季,受地貌地勢的影響,氣候復雜并垂直變化和地區差異明顯。

        全市年平均氣溫16.1-17.1℃,7月較熱,月平均氣溫26.6-28.5℃;

         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7-5.6℃,歷史上邵陽市極端*氣溫達40.5℃(1971年7月21日綏寧縣),極端*氣溫—12.1℃(1977年1月30日,邵東縣),七月高溫中心在市區、新邵縣、邵陽縣和邵東縣!10℃年積溫為5000-5400℃,無霜期271-309天。市境內全年日照時數為1350-167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31-38%,太陽年輻射總量為4131-4519兆焦平方米。全市年降雨量有1000-1300mm,年內各月降雨量以5月最多,達200-230mm,12月最少,為43-53mm。

        降水特點:邵陽市降水量受地貌影響明顯,山地降水多,丘崗平地少,山地迎風坡多,背風坡少。多雨中心在洞口縣,年降水量達1478.8毫米,城步縣、邵東縣、新邵縣、邵P日縣為少雨區,年降水量少于1300毫米。

        邵陽市地處湘中地質成礦有利部位,礦藏豐富,種類多而全,目前在湖南發現的110種有用礦產中,本市基本上都有。具有一定開采價值的礦產有煤、石膏、鐵、銻金、鈔金、銀、鉛、鋅、硫鐵、大理石、輝綠巖、優質石灰巖等74種。礦藏地有644處,其中大型礦床23處,中型礦床33處,小型礦床61處。

        其中石膏礦工業儲量、產量居全省首位,邵東縣是全國八大石膏礦產地之一。鐵、鎢礦工業儲量名列全省第二,銻、金、鉛、鋅礦工業儲量名列第三。煤炭的儲量居全省前列,是湖南四個重點煤炭地區之一,煤礦工業儲量3.078億噸,遠景儲量3.551億噸,人均資源量居全省各地州市第四位。年產原煤二百多萬噸。邵東牛馬司、灣泥、仙槎橋、市郊的云水、肖家沖、邵陽縣的紅石、蔡橋、九公橋、隆回的周旺鋪等地素以產優質煤著稱。武岡市、新寧縣的煤儲量也十分可觀。

        銻礦在全省居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邵陽、新邵等縣,新邵龍山金銻礦屬大型金銻礦藏,可達年產黃金120多千克。新邵高家坳金礦是全省境內目前探明的第二個萬噸級露天堆淋金礦山。黃金多產于隆回等縣。城步蔣坊鋪中型硫鐵礦床,正在進行露天開采。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品位高。金屬礦藏比較集中地分布于隆回、新邵、邵東、新寧等縣。鎢、錫、錳、石灰石礦、滑石等。石膏在全省著名,石膏礦遠景儲量4.4億噸,工業儲量1.229億噸,儲量、產量均居全省各地州市前列,主要產在邵東、新邵、邵陽等縣。邵東縣是全國八大石膏礦產地之一。此外,石灰石礦分布廣,儲量大,主要產于新邵、洞口等縣。

        植物種類繁多,珍稀樹種豐富。邵陽市植物種類多達2826種,分屬245科,792屬,其中被子植物105科372屬1659種,裸子植物8科33屬67種,自然分布和引進栽培的木本植物115科409屬1726種,用材林樹種210種,以杉木、馬尾松和闊葉用材林為大宗。經濟林樹種432種,楠竹、油茶、油桐、

         漆樹、板栗、烏桕、白蠟樹、山蒼子樹等成片分布。受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60種;其中一級保 護的銀杉,二級保護的資源冷杉、銀杏、鐘萼木(伯樂樹)、連香樹、鵝掌楸、香果樹、水青樹、篦子三尖杉、馬蹄參、傘花木、杜仲、福建柏、水松、金錢松、白豆杉等,系全國植物區系之精華。除馬尾松、杉、樟、泡桐等常見樹種外,還有不少古老珍稀樹種,如“活化石”銀杏、“林海珍珠”銀杉及洪桐,木杉、冷杉、鐘尊木、連香樹、蘭果樹、銀鵲樹,中華五加等數十種孑遺植物,國外早已絕滅,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世界珍稀樹種,近年來,在新寧縣境內還發現了在經典中從未記載過的新寧唇柱苣苔,寬脈唇柱苣苔,崀山唇柱苣苔,新寧毛莨等十幾種植物新種及數百種藥用植物,植物學家稱這一地區為國內外罕見的植物新種密集區。城步沙角洞的銀杉群落,新寧、城步的資源冷杉群落,綏寧黃桑的長苞鐵杉群落,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學的活標本。已先后建立綏寧黃桑、武岡云山、新寧舜皇山和紫云、萬峰山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一批縣級自然保護區。經濟林木主要有茶樹、油茶、油桐和柑桔等果木林。長期以來,境內除盛產木材、楠竹、茶油、桐油、生漆等大宗林產品外,松脂、玉蘭片、白蠟、五倍子、山蒼子油、棕片、竹麻等林副產品行銷省內外。茂密的森林是野生動物良好的棲息場所,境內有野生脊椎動物397種,分屬5綱,33目,102科。受國家一、二級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金錢豹、云豹、華南虎、黃腹角雉等36種。

        歷史沿革/邵陽市

        邵陽以縣治位于邵水之北得名!吧邸弊直緸椤罢选,因晉代避司馬昭諱改為“邵”。

        邵陽行政建制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市境鴻古開啟,歷史代遠年長 。

        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先民棲息屯居。城步西巖上朝園、武岡鄧元泰上頭園、隆回高坪小坳、邵陽縣塘田市水西、邵東牛馬司天子坪等多處文化遺址的發掘,較為系統地勾勒出先民們篳路藍縷開拓山林曠野的進程。

        周朝其地屬荊州;春秋戰國時期屬楚,雄溪(今巫水)流域為南楚與百越相交之域。相傳春秋魯哀公時代(公元前494-477),楚王族白公善在今市西區地帶筑城防守,人稱白公城。秦代,今市境分屬長沙郡及黔中郡地。

        西漢初,始設昭陵縣,屬于長沙國零陵郡?h治設今市西區,為境內有縣級建制之始。三國初屬漢。222年地屬東吳,226年吳國置昭陵郡,隸荊洲。轄昭陵縣、昭陽縣、夫夷縣、都梁縣、高平縣、新城縣六縣。其后在資江流域,相繼建立都梁、夫夷、昭陽3個侯國。吳寶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置昭陵郡,治今市西區,境內建郡自此開始。西晉太康元年(280),武帝司馬炎因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郡為邵陵郡,改昭陵縣、昭陽縣為邵陵縣、邵陽縣!吧坳枴敝纱耸。移郡治于資江北岸北塔灣。并把新城縣并入邵陽縣,分都梁為武岡縣、建興縣、都梁縣,加上邵陵、邵陽、夫夷、高平,于是邵陵郡所轄增為7個,改隸湘州。后相繼被改為建州(隋末)、南梁州(唐初)、邵州(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和敏州。境內西南部巫水流域,自漢至隋為“無陽五溪蠻”地,先后屬鐔城、舞陽、龍標縣。隋廢邵陵郡,一域之內單立邵陽一縣。唐代設邵州,轄邵陽、武岡2縣。武岡縣治今城步儒林鎮;邵州與邵陽縣自此在今市西區同城而治,歷千余年。宋初,武岡縣治從城步儒林鎮移今武岡城。崇寧五年(1106),置武岡軍。

        南宋理宗趙殉當太子時,曾封為邵州防御使,他做皇帝后年號“寶慶”(1225年),就把邵州升為寶慶府,用以紀念自己的潛龍之地,所以邵陽又有“寶慶”之稱。寶慶之名沿襲700余年。元代設寶慶、武岡2路。明初設寶慶、武岡2府,后降武岡為州,寶慶府領武岡、邵陽、新化、城步、新寧1州4縣,經清代沿襲至中華民國初年。

        民國2年(1913),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

        民國11年廢道制,各縣直隸于邵陽市。民國17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

        民國26年(1937),邵陽市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邵陽,轄邵陽、武岡、城步、新化、新寧5縣。

        民國36年坼邵陽縣增設隆回縣。辛亥革命時成立湖南軍政府寶慶分府。1938年至1949年屬邵陽市第六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月3日成立邵陽市臨時政府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并成立邵陽市,隸邵陽縣。
        1950年7月12日明確為縣級市,11月更名為邵陽市人民政府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轄邵陽、新化、武岡、城步、新寧、隆回6縣。翌年7月,邵陽市升格為專轄市。

        1952年,境內分置新邵、邵東、洞口3縣,并劃益陽專區湘鄉、雙峰、漣源3縣隸邵陽專區,共轄12縣1市。

        1955年4月,邵陽區行政專員公署更名為邵陽專員公署。1956年11月,撤銷城步縣,設置城步苗族自治縣。

        1958年增領綏寧縣,邵陽專區共轄14個縣(市):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 隆回、洞口、武岡、城步、新寧、綏寧、新化、漣源、雙峰、湘鄉縣。

        1965年,湘鄉縣劃隸湘潭專區。

        1968年2月,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1977年,邵陽地區一分為三:7月28日,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仍由邵陽地區代管;10月,分置漣源地區(今婁底地區),邵陽地區僅轄邵陽、隆回、洞口、武岡、綏寧、城步、新寧7縣。

        1980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轄東、西、橋頭和郊區4區;

        1983年又增領邵東、新邵、洞口、隆回、綏寧、城步、武岡、新寧、邵陽9縣和東、西、橋頭、郊區4區。

        1986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實行市管縣,撤銷邵陽地區建制,邵陽市便成為全省范圍*市。

        1987年橋頭區并入東區。

        1994年3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置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1995年,撤區并鄉建鎮,全市共轄8縣1市3區,包括邵東、新邵、隆回、武岡市、洞口、綏寧、新寧、城步和北塔區、大樣區、雙清區。全市有199個鄉鎮,80個鄉級鎮,5819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邵陽市

        邵陽歷史悠久,已發現的古人類聚落遺址出土文物表明,境內先民的活動屯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至唐代,邵州出現*次人口增長高峰。唐貞觀十三年(639),邵州所轄邵陽、武岡兩縣只有2856戶、13583人,至天寶元年(742),邵州人口發展到17073戶、71644人。100余年間,人口增加4.27倍。宋崇寧元年(1102),邵州轄邵陽、新化、武岡3縣共98861戶、21.816萬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寶慶路(轄邵陽、新化縣)、武岡路(轄武岡、新寧、綏寧縣)共14.9516戶、48.2968萬人。自明中葉至清初,人口流向是“湖廣鎮四川”,寶慶府居民大量遷往四川等地。明萬歷六年(1578),寶慶府轄邵陽、新化、武岡、新寧、城步5州縣,降為20638戶,22.1207萬人。

        清代,朝廷獎勵墾荒,并頒布“滋生人丁、永不加稅”的法令,民間隱蔽人口減少;加之明末清初紅薯傳入境內,人們饑餓狀況有所改變,寶慶人口出現第二次增長高峰。從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至清末民初,增內邵陽、武岡、綏寧、城步、新寧5縣,人口從143.87萬人增加為271.91萬人,近100年時間,人口差不多翻了一番。

        中華民國38年間,因戰爭、災禍、瘟疫不斷,人口有減有增。民國30年(1941),境內邵陽、武岡、城步、新寧、綏寧5縣人口為262.31萬人。至1949年,增至322.98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濟、文化、衛生不斷發展,邵陽人口增長出現第三次高峰。1960年,境內人口發展到371.05萬人。1972年突破500萬,為506.91萬人。1983年突破600萬,達605.38萬人。1995年,全市人口達到700.9萬人。1999年,全市人口達到711.04萬人。

        1990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邵陽市總人口為678.68萬人,居全省14個地、州、市之首位。

        邵陽市現有人口約725萬,其中農業人口602萬占83%以上,非農業人口123萬,男性388.29萬,女性331.71萬。人口密度大約為每平方千米335人。

        邵陽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漢族占94.06%,除漢族外,有39個少數民族,人口達39.3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5.94%。

        世居邵陽的苗、瑤、回、侗4個少數民族,人口均在萬人以上。其中苗族有30.6825萬人,瑤族31665人;回族29126人,侗族22203人。其他35個少數民族,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壯族、仫佬族;100人以上的有滿族、布依族、拉祜族、黎族、彝族、白族;10以上的佤族、哈尼族、傣族、水族、高山族、蒙古族、藏族、布郎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傈僳族;1人 以上的有毛南族、仡佬族、畬族、普米族、基諾族、景頗族、撒拉族、保安族、哈薩克族、納西族、錫伯族、阿昌族、怒族、京族、俄羅斯族。

        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城步、新寧、綏寧、武岡市、洞口、隆回等縣,建國后,邵陽市在黨的民族區域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少數民族相對集中的地區成立了一個民族自治縣一城步苗族自治縣,全市共有25個民族鄉,其中苗族鄉8個,瑤族鄉7個,侗族鄉2個,回族鄉1人,苗族侗族鄉4個,侗族苗族鄉2個,苗族瑤族鄉1個。

        經濟概況/邵陽市

        邵陽位于湘中偏西南,總人口730余萬,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為全省人口*大市、國土面積第三大市。全市糧食種植面積425萬畝,居全省第2位;森林面積1700多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520萬立方米,均居全省第二位;草山面積681萬畝,其中80多萬畝集中連片,位居全省*位。邵陽是“三線”建設時期建成的老工業基地,工業門類較為齊全,初步形成以機械、食品、醫化、紡織、建材、造紙等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農業除種糧、養殖等傳統產業外,乳業、竹松、果蔬、中藥材四大農業支柱產業,也具有一定的基礎和優勢!皟蓭扇Α钡膮^域經濟格局正在形成。在320、207國道邵陽段沿線,一批區位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城鎮開始崛起;東部以市區為核心,與周邊地區的經濟協作日趨緊密,與周邊城鎮的融城步伐不斷加快;西部以武岡市為區域經濟亞中心,正著力構建以優勢資源為依托的湘西地區產業開發經濟圈。近年來,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225.3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85.6億元,年均遞增8.2%,去年排名全省第7位,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30:29: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9.76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15.6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20元。

        邵陽現有土地面積3121.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93萬畝,年產糧食270萬噸、柑桔400萬擔、臍橙10萬擔、黃花14萬擔、辣椒37萬擔。水稻、柑桔、藥材是邵陽農業經濟的拳頭產品。雪峰蜜桔、無病毒臍橙、隆回三辣馳名海外,茶葉、玉蘭片、金銀花久負盛名。邵陽已成為全國*臍橙生產基地之一,武岡臍橙被中聯部定為對外交往的重點禮品,邵陽還是全國*優質辣椒產地之一和全國*無籽西瓜良種育種基地,適合興建農場及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企業。中藥材種植在邵陽迅速發展。以南國藥都廉橋藥材市場為依托,金銀花、厚樸、杜仲眾多中藥材生產基地遍布邵陽,一個以中藥材加工為主體的現代科技工業園正在緊張籌建之中。

        邵陽是全省重點林區,全市林地1779萬畝,森林植物資源2800多種,主要林木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楠竹等120多種,年木材外運量45萬立方米,主要藥用植物有杜仲、厚樸、金銀花、桔梗等1600種。適合興辦木材加工、紙業、造紙、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

        邵陽市現有工業企業生產單位37602個,主要分布在36個行業中,現價工業總產值181.55億元,工業增加值63億元,銷售收入180億元,從業人數12萬。工業門類齊全,產品上千種,品種上萬個,有化工、機械、紡織、輕工、電子、醫藥、建材、冶金、煤炭、電力等行業。其中,化工、機械、紡織、輕工、建材為我市工業的支柱產業。主要產品有印刷機械、紡織機械、液壓基礎件、汽車零部件、苯系列化工產品,化學原材料,紙及絕緣紙板、粘膠化纖、棉紡織品、中成藥、化學藥品、錳系列產品、電池、白酒及飲料酒。七十、八十年代邵陽曾經是湖南的工業重點城市,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社會事業/邵陽市

        社會保障

        2013年,邵陽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47.55萬人,其中在職職工32.2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6.57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49萬人,比2012年增加0.07萬人。參加醫療保險職工人數52.4萬人,其中在職職工34.4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48.5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為33.6萬人,比2012年末減少0.8萬人。
        2014年,邵陽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1萬人,為省定任務的100%,農村公路建設642.4千米,農村危房改造16164戶,為省定任務的161.6%。城市、農村低保月救助標準分別達330元和165元,比2013年提高35.5%和48.9%,搶救性康復貧困殘疾兒童288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參加農民人數623萬人,比2013年增加8.4萬人,參合率到達98.3%;農村低保覆蓋率達到9.3%。
        2015年,邵陽市25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96.92公里;新增城鎮就業50591人;農村危房改造22900戶;農墾危房改造963戶;救治救助貧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004人;建設社區矯正中心6個;新增養老服務床位1706戶;行政村配電網改造60個行政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參加農民人數627.14萬人,比2014年增加4.1萬人,參合率達到98.5%,比2014年提高0.2個百分點;農村低保覆蓋率達到9.3%,與2014年持平。

        教育事業

        2013年,邵陽市3所普通高等學校招生0.81萬人,比2012年增長5.2%,在校生2.71萬人,畢業生0.83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34萬人,比2012年下降4.5%,在校生6.71萬人,畢業生2.4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4.11萬人,比2012年下降1.9%,在校生11.56萬人,畢業生3.37萬人。初中和小學共招生20.88萬人,比2012年下降3.8%,在校生88.12萬人,畢業生17.67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06萬人,在校生0.23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9.2萬人,比2012年增長9.2%。各類民辦學校60所,在校學生7.15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100%。
        截至2014年,邵陽市有高中89所,職高23所,初中351所,小學2584所,教師進修學校13所等。其中市直學校有: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女職學校、九中、十中、十一中、十二中、十三中、十四中、十七中、特校、資江小學、匯江小學、邵師附小、武師附小、蓓蕾幼園、教育學院、邵陽電大、邵陽師范、武岡師范、工業學校。
        2015年,邵陽市3所普通高等學校招生0.84萬人,與2014年持平,在校生2.82萬人,畢業生0.73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74萬人,比2014年增長7.5%,在校生7.13萬人,畢業生2.4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4.21萬人,比2014年增長4.2%,在校生12.04萬人,畢業生3.85萬人。初中和小學共招生19.71萬人,比2014年增長1.7%,在校生89.96萬人,畢業生18.35萬人。特殊教育招生0.04萬人,在校生0.25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1.22萬人,比2014年增長7.4%。各類民辦學校89所,在校學生9.5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畢業生升學率均達到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5年,邵陽市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達到335家,比2014年增加56家,其中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企業59家。全部高新企業實現產值840億元,比2014年增長27.1%。專利申請量2334件,比2014年增加677件,比2014年增長40.9%,其中發明專利338件,比2014年增長29.3%,專利授權量1518件,比2014年增長53.6%。簽訂技術合同600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06億元。財政科學技術支出18170萬元,比2014年增長19.4%。

        文化事業

        截至2015年,邵陽市共有市級藝術表演團體4個,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14個,紀念館9個。有線電視用戶68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62.7億元,占GDP的4.52%。祁劇演員肖笑波榮獲戲劇表演國家*獎項梅花獎。完成“送戲下鄉,演藝惠民”活動和“雅韻三湘”高雅藝術普及計劃1025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69750場。成功舉辦邵陽市第三屆藝術節。完成1569個行政村廣播“村村響”,10309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邵陽市共有衛生機構1137個,比2014年增加64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296個,擁有床位總數3.3萬張,比2014年增長10%,衛生技術人員2.91萬人,比2014年增長7.4%,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2萬人,比2014年增長7.1%,注冊護士1.1萬人,比2014年增長11.1%。

        體育事業

        截至2015年,邵陽市共舉辦各類群眾體育活動160余次,參與活動的人數達130萬人次,建成體育健身工程400套、室外健身路徑工程848個,邵陽健兒在省以上競賽中獲金牌72塊,其中*金牌13塊。

        行政區劃/邵陽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邵陽市轄3個市轄區、7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雙清區      面積 137平方千米,人口 25萬。郵政編碼422001。區人民政府駐建設路。

        大祥區        面積 215平方千米,人口 30萬。郵政編碼422000。區人民政府駐西湖路。

        北塔區       面積 84平方千米,人口 8萬。郵政編碼422001。區人民政府駐江北大道資州。

        武岡市   面積1532平方千米,人口 74萬。郵政編碼422400。市人民政府駐迎春亭街道。

        邵東縣       面積1776平方千米,人口118萬。郵政編碼422800?h人民政府駐兩市鎮。  

        邵陽縣       面積1997平方千米,人口 93萬。郵政編碼422100?h人民政府駐塘渡口鎮。

        新邵縣   面積1763平方千米,人口 73萬。郵政編碼422900?h人民政府駐釀溪鎮。

        隆回縣       面積2871平方千米,人口108萬。郵政編碼422200?h人民政府駐桃洪鎮。

        洞口縣       面積2184平方千米,人口 78萬。郵政編碼422300?h人民政府駐洞口鎮。

        綏寧縣       面積2899平方千米,人口 34萬。郵政編碼422600?h人民政府駐長鋪鎮。

        新寧縣      面積2751平方千米,人口 58萬。郵政編碼422700?h人民政府駐金石鎮。

        文化藝術/邵陽市

        湖南祁劇
        邵陽流傳最廣的地方戲劇為祁劇。祁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一,它又稱祁陽班子,民國初年稱“祁陽戲”,清末又名“楚南戲”,因形成于祁陽而得名。祁劇廣泛流行于湖南省的祁陽、衡陽、邵陽、永州、郴州、懷化等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全州、桂林、平樂、柳州和贛南、粵北、閩西一帶。祁劇兼有高腔、昆腔、彈腔3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地形成永河、寶河兩大流派,其舞臺語言均統一使用祁陽話。
        邵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舊稱“花鼓”。湖南民間小戲劇種,興起于舊時邵陽縣境,本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稱為邵陽花鼓戲。主要流行于邵陽市和邵東、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新化等縣市,以祁劇寶河派戲白結合邵陽地方語言為舞臺語言。20世紀50年代命名為“邵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的音樂源于當地山歌小曲,在發展過程中曾受祁劇音樂、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的影響,演出風格詼諧、活潑、明快清麗。
        寶慶竹刻
        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于一體的民間工藝。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手工木版水印年畫,產地在邵陽隆回灘頭鎮。隆回灘頭年畫形成于唐朝李世民時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較后一代傳人高臘梅創作了29個年畫版本,其中有一版本《老鼠娶親》。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專門描述了灘頭年畫《老鼠娶親》,并將該畫視為珍品收藏,此畫大英博物館亦有收藏。2002年,灘頭年畫被列入*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批項目。2006年6月,灘頭年畫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政治/邵陽市

        邵陽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劉事青
        邵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蔡典維
        邵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周國利
        邵陽市副市長:李萬千
        邵陽市副市長:陳優秀
        邵陽市副市長:趙為濟
        邵陽市副市長:李志雄
        邵陽市副市長:譚學軍

        交通/邵陽市

        明清之際,寶慶府城依資江黃金水道和數條驛道而成為水陸要沖,湘中重鎮;民國時期,湘黔公路干線貫穿境內,邵陽縣城成為東南與西南商品物資轉運樞紐。而今,婁邵鐵路連接湘黔鐵路干線,經婁底、株洲、長沙而達全國各地。公路有320國道橫貫東西,207國道縱連南北,省道、縣道、鄉道及專用公路在境內經緯交織,通車里程達5839千米。
        2015年,懷邵衡鐵路開工建設,婁邵鐵路擴改竣工并開行高鐵,滬昆高鐵邵陽段通車。洞新、懷通、婁新、邵坪4條高速公路相繼通車,安邵、武靖高速公路加快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為22005.64千米,增長0.6%,其中等級公路17508.44千米,增長1.1%,高速公路508千米,增長20.2%。

        旅游景點/邵陽市

        新邵白水洞白水洞風景名勝區位于湘中新邵縣境內,核心景區在嚴塘鎮白水村。風景區景點有480多處,一級景點30處,省、市重點保護文物8處。自然景觀有“高峽平湖”、“流泉飛瀑”、“地下溶洞群”、“一線天”、“洞天門”、“白龍洞”等。人文景觀有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太平天國古戰場遺址、抗日戰爭遺址和李臣典、劉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
        城步南山 城步南山牧場位于城步縣城西南80千米處,景區位于雪峰山脈南段,綿延40余千米,人稱八十里大南山。她得天獨厚,平均海拔1760米,上有48坪,48溪。
        隆回花瑤 崇木凼村位于虎形山瑤族鄉,村寨內有成片的千年古樹林和上百座瑤族民居木樓群,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沈姓遷居此處第二代先祖的住房,為四扇三間,每扇只三柱落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歷經200余年風雨,仍保存完好。有古樹群、將軍印、狐仙迎客、金龜下蛋、土匪窩、木魚石、天眼石等數十處景點。
        綏寧黃桑 黃桑自然保護區位于綏寧縣西南部,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積25.5萬畝,其中原始次生林23.5萬畝。黃桑風景區,可游覽的有大門洞水庫、曲幽谷、六鵝洞瀑布、九溪沖、鴛鴦島、上堡古國、鐵杉林、牛坡頭等。鋁藥材有靈芝、天麻、黨參、巖耳等。屬于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就有十多種。有被稱為“百獸之王”的華南虎,有能產比黃金還貴重的麝香;有“鷹咀龜”,有紅腹錦雞等罕見的珍禽。
        武岡云山 云山,湘西南名山,屬雪峰山余脈。位于武岡市城南5公里處,東西綿延數十里,毗連著武岡、新寧、城步三縣疆界。*峰海拔1372.5米,年平均氣溫15℃。云山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豐厚的歷史文明,1982年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1992年9月經原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森林公園。
        新寧崀山 崀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境內,包括天一巷、辣椒峰、夫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橋六大景區,18處風景小區,已發現和命名的重要景點有500余處,有三大溶洞和一個原始森林,總面積108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隆回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坐落在隆回縣司門前鎮學堂彎村之沙洲上。是一座兩正兩橫的木結構四合院,院前有木結構槽門,四周用干打壘土墻圍繞,形成一個獨立的院落。其始建年代約為清乾隆初年。兩棟正房和左廂房均為平房,單檐懸山頂,蓋小青瓦。正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左廂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右廂房為二層樓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底層五間全為谷倉,兩端為樓梯間;二樓為讀書樓,正中三間為講堂,兩梢間為書房。

        著名人物/邵陽市

        李自健 李自健,*旅美著名油畫家,美國油畫家協會會員,*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包括《山妹》、《孕》、《鄉土系列》、《紅花被系列》、《流浪人系列》、《母女系列》、《西藏系列》、《臺灣鄉土舊情系列》、《南亞風情系列》以及大型歷史畫《1937南京大屠殺》等自選創作一百余幅。
        魏源 魏源,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著作主要有《書古微》、《詩古微》、《默觚》、《老子本義》、《圣武記》、《元史新編》和《海國圖志》等。
        賀綠汀 賀綠汀原名賀楷,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著作已編輯出版的有《賀綠汀獨唱歌曲集》、《賀綠汀歌曲選》、《賀綠汀合唱曲集》、《賀綠汀鋼琴曲集》、《管弦樂六首》、《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一、二)、《賀綠汀作品精選》(音帶二盒)。
        馬少僑 馬少僑曾任湖南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詩詞協會副會長,邵陽詩詞協會會長,*民族史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其學術成果專著有《邵陽歷史鉤沉》、《楚辭新證》。詩詞專集有《馬少僑詩詞選》和《馬少僑詩詞續選》。
        魏光燾 魏光燾,晚清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重要歷史人物。曾任新疆省布政使,新疆巡撫、云貴總督、陜甘總督,后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署理兩江總督期間,繼劉坤一、張之洞之后,實施籌建三江師范學堂,為開啟近代南京大學的重要人物。著有《慎微堂詩稿》、《文稿》、《新疆志略十四年》等,未梓,均毀于兵。有自傳體《湖山老人述略》1卷,載民國《邵陽魏氏族譜》卷首。
        蔡鍔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1915年云南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華民國開國元勛。*近代著名的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愛國將領。中華民國歷史上*位享受國葬殊榮的革命元勛。曾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
        袁也烈 袁也烈,原名炎烈,字樹成,號映吾。曾任國家水產部副部長、中共海軍黨委常委、海軍黨的監委副書記、海軍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著有《在黃埔軍校中鍛煉成長》、《八一的槍聲》(收錄于星火燎原普及本之八一的槍聲)、《回憶八一南昌起義》、《龍州起義與俞作豫烈士》、《苦戰七千里》、《清河平原抗日游擊戰爭第六年戰斗總結》、《我的歷史傳略》等。

        類似“邵陽市”
        與“邵陽市”相關的網站
        无码av在线